暑假马上就要到了,游戏防沉迷再次成为社会各界以及未成年人家长关注的话题。6月29日,腾讯、网易、米哈游三家游戏大厂同时发布了“暑假期间未成年人限玩日历”,再次明确了孩子们可以玩游戏的时间,家长们也可以参考这一日历规范孩子们的游戏时间。
同时,针对孩子冒用成年人身份绕过防沉迷系统监管的问题,作为一直在技术防沉迷上投入最早最多的腾讯,率先将“人脸识别”这一技术应用于游戏防沉迷中,通过AI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对用户游戏内的行为特征进行判定,“抓”出可能冒用的账号,要求二次验证,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即纳入未成年人防沉迷监管,受到游戏时长和消费限制。过往数据也证明,这一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未成年保护的力度,减少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情况。
“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颁布至今,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充值消费均得到了明显控制。
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联合伽马数据发布《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新规后,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未成年游戏用户群体整体消费水平处于低位。超过86%的家长对新规的执行效果表示满意。
不过还是有一些家长因为孩子玩游戏这件事儿头疼不已。这又是为什么呢?
《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有超35%家长允许孩子用自己身份注册游戏账号,并且在家长允许外,未成年人也常会通过冒用其他亲戚、朋友等成年人身份信息的方式来绕过企业防沉迷系统监管。
这一现象暴露出了在游戏防沉迷工作中,部分家长在监管环节上的责任缺位。而孩子们很可能会转而通过游戏,或是其他娱乐项目进行代偿。
同时,报告还提到,家长对孩子游戏行为的态度与游戏对孩子生活的影响存在相关性,随着家长对孩子游戏行为监管力度的下降,孩子出现过度游戏以影响日常生活的概率出现明显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摆脱了游戏不良影响的未成年人,其家长对于游戏的态度更趋严格,不关注游戏内容便允许孩子进行游戏的情况极少出现。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保护的“最后一公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兼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的根本最终在于家庭,建立和谐平等的代际关系,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的港湾,才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核心。
简而言之,就是多关注、多沟通、多了解。尤其是暑假将至,家长们更应该多多关心孩子,陪伴他们度过一个自律又充实的假期。
为了帮助家长培养孩子自律游戏的习惯,腾讯宣布,7月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团中央未来网、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父母必读》杂志社将和腾讯公司一起推出“家长暑期服务园地”,不仅为家长提供亲子教育案例、数字工具、志愿者答疑和青少年网络素养课程,暑假期间还将陆续开展未保服务进社区、家长学生代表探访“腾讯未成年人守护营地”等活动,届时大家可以微信搜索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进行参与。
未成年人保护事关国家未来,是全社会需要协同发力、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程。家长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更应该良好履行家庭教育和监管的职责。只有在此基础上,政府、游戏厂商、学校才能够更好地通力合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
110777025(手游交流群)
108587679(求职招聘群)
228523944(手游运营群)
128609517(手游发行群)